20160603.jpg

上周的瑜珈小課,同學在進入單腳平衡式的樹式時,因為右腳帶傷,始終無法站穩,於是沮喪的坐在墊子上,像個無助的孩子般,哭了起來。「這個動作,我這輩子應該沒法做到了,右腳踝的舊傷還在痛,都已經過了這麼久,怎麼還沒有好……。」

我蹲坐下來,在瑜珈墊上,靜靜的感受,陪伴她的情緒,等她發洩的差不多時,才緩緩跟她分享自己練習瑜珈的經驗談。兩年前,在200小時瑜珈師資培訓課程期間,我意外出了場車禍,傷及左膝,以致最後階段的術科考試,暫停了下來。

當時,起初我還不以為意,傷口塗上藥、敷貼紗布後,仍然跟著全班練習。直到兩周後,外傷復元的差不多了,可是膝蓋的周邊,還有膝窩處,卻不知怎地,時而隱隱作痛,這才不得不正視問題的嚴重性,趕緊跟M老師報告我的傷勢。

M老師聽了非常震驚,她一向重視學員的身體狀況,以及瑜珈教學上的安全練習。不過,她鼓勵我,在身體許可的情況下,仍然要持續練習,把帶傷練習的過程,謹記在心。「這有助於妳未來的瑜珈教學,當學生受傷時,妳會知道他們的心境,知道怎麼協助他們。」

因為腳傷之故,後來有很長一段時間,在練習Ashtanga站姿系列時,我最想跳過的,就是拉腳趾平衡式(Utthita Hasta Padangustasana)。每回來到單腳站立,左膝傷部附近就會抽痛,痛點還會因動作的改變而改變(真是沒轍),甚至,也不知是不是心理因素使然,連多年前的右膝舊傷,好像也跑了出來。

除了膝蓋的毛病,在坐姿系列的頭碰膝式B(Janusirsasana B)中,完成動作的骨盆需要坐在單腳腳跟上。一開始練習時,壓在骨盆下方的腳踝外側,也因為舊傷,常常痛到不行,連坐都坐不穩了,就更別說還要前彎。

對於這些卡關的動作,我早就放棄想達成什麼樣結果的念頭了,因為自覺再怎麼努力也做不到。但是說也奇怪,正因為放掉追求特定的目標,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,身體的柔軟度和彈性,反而隨著練習的增加,變得越來越好。

兩年下來,不知不覺間,平衡式的左腳單腳站立,反而比右腳來得更沉穩有力,或許是因為左膝有傷,所以在進入動作時,都會下意識的格外小心,膝蓋周邊的肌肉群,還有大腿、小腿和腳掌的內側肌肉,都會自動一起來幫忙,讓左膝不會承受過大的壓力。

《瑜珈經》對於體位法的定義是:「一種穩定、舒適的姿勢。」如果我們慣於勉強自己,過度努力,在瑜珈墊上,就容易造成肌肉拉傷、韌帶磨損的情形。如何透過瑜珈的練習,細微的覺察身心變化,真誠的接受自己(身體的現況),才是瑜珈練習的本初精神。
 

arrow
arrow

    cosmobserva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